优美语段摘抄加赏析(03/23更新)
优美语段摘抄加赏析
最佳答案:
关于自然景象的描绘
- 语段:果然,过了一会儿,在那里就出现了太阳的一小半,红是红得很,却没有光亮。这太阳像是负着什么重担似的,慢慢儿,一步步地,努力向上面升起来,到了终于冲破了云霞,完全跳出了海面。那颜色真红得可爱。
- 赏析:这段文字生动地描绘了海上日出的过程。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,将太阳比作背负重担的人,一步步努力上升,使得日出的场景充满了动态和生命力。“冲破了云霞,完全跳出了海面”这样的描写,展现了太阳的顽强和美丽,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现场,感受到了日出的壮观和神奇。
关于读书的感悟
- 语段:读书之用有三:一为怡神旷心;二为增趣添雅;三为长才益智。读书费时太多者皆因懒散,寻章摘句过甚者显矫揉造作,全凭书中教条断事者则乃学究书痴。天资之改善须靠读书,而学识之完美须靠实践。因天生资质犹如自然花木,需要用学识对其加以修剪,而书中所示往往漫无边际,必须用经验和阅历界定其经纬。惟英明睿智者运用读书,这并非由于书不示人其用法,而是因为其用法乃一种在书之外并高于书本的智慧,只有靠观察方可得之。读史使人明智,读诗使人灵秀,数学使人精细,物理学使人深沉,伦理学使人庄重,逻辑修辞则使人善辩。正如古人所云:学皆成性。
- 赏析:这段文字深刻地阐述了读书的作用和方法。作者首先指出了读书的三种用途,然后批评了读书中的三种不良倾向。接着,作者强调了读书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,将天生资质比作自然花木,需要用学识来修剪,而书中的知识则需要用经验和阅历来界定其经纬。作者列举了不同学科对人性格的塑造作用,进一步强调了读书的广泛益处。整段文字逻辑清晰,论证严密,语言优美,充满了智慧。
关于人生的思考
- 语段:正视自己的生命,欣赏自己的命运,纵然命途多舛也要淡然,坦然。历史的河流中,没有不受伤的船。多希望明早醒来,你可以面带微笑,去嗅一嗅窗棂上的栀子花,人面与栀子花交相辉映,或许会构成这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。
- 赏析:这段文字充满了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作者鼓励人们正视自己的生命,欣赏自己的命运,即使命运多舛也要保持淡然和坦然的心态。作者用“历史的河流中,没有不受伤的船”这句话,形象地表达了人生中的挫折和磨难是不可避免的。作者以“面带微笑,去嗅一嗅窗棂上的栀子花”这样的画面,展现了生活的美好和希望,让读者感受到了积极向上的力量。
关于夜晚路灯的描写
- 语段:一直很喜欢着夜晚的路灯,那种散发着昏黄光芒的路灯。总会觉得那种形象太过适合夜的氛围,适合每个在夜间行走人们的心情。总会觉得,路灯是一个守望者,它的灯光,是照在心底最温暖的光芒,不管你是在何方,有着何种心情,那种昏黄,总是泻下一丝慰藉,抚慰着一颗心。
- 赏析:这段文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路灯的形象,并赋予了它深刻的情感内涵。作者将路灯比作守望者,用“散发着昏黄光芒”和“照在心底最温暖的光芒”等词语,形象地表达了路灯在夜晚给人们带来的安慰和温暖。作者也通过路灯的描写,传达了对夜晚、对孤独、对人生的一种独特感悟,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。
关于竹子的赞美
- 语段:竹子不仅美丽而且有顽强的生命力。几场春雨之后,竹笋就从黑土里、乱石缝里钻出来。小小的个儿,绿色的身子,它不像鲜花那样受夸奖,不像我小时候那样,爱躺在妈妈的怀里撒娇。它只是扬着头,迎着风雨,朝着高高的蓝天,一个劲地向上,没过几个月它就有它的爸爸妈妈那样高了。
- 赏析:这段文字通过对竹子的描写,赞美了其美丽和顽强的生命力。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,将竹子与鲜花和小孩进行对比,突出了竹子不张扬、默默向上的品质。“扬着头,迎着风雨,朝着高高的蓝天,一个劲地向上”这样的描写,形象地展现了竹子的坚韧和毅力,让读者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。
关于雨的描写
- 语段:惊蛰一过,春寒加剧。先是料料峭峭,继而雨季开始,时而淋淋漓漓,时而淅淅沥沥,天潮潮地湿湿,即连在梦里,也似乎把伞撑着。而就凭一把伞,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,也躲不过整个雨季。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。每天回家,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,雨里风里,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。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,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,片头到片尾,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。
- 赏析:这段文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的景象,并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。作者运用叠词和比喻等手法,如“料料峭峭”“淋淋漓漓”“淅淅沥沥”“天潮潮地湿湿”等,生动地再现了春雨的细密和连绵不断。作者将雨与台北、中国历史等联系起来,赋予了雨更深的内涵,表达了对故乡和历史的思念之情。整段文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,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雨的韵味和作者的情感。